8月16日,笔者来到安陆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忙碌的车间内不时地传出机器的轰隆声,张羽凌正在车间内巡检,认真地对工人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今年45岁的张羽凌绝对是轰动家乡安陆的“新闻人物”:返乡创业的他,出资220万元整体收购盘活原安陆市粮油装具厂的闲置厂房和土地,开办了安陆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该公司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棉纺织加工设备,主要从事棉纺织加工、成衣制造,是全省唯一专业生产纯棉竹节纱的企业。目前,他已累计投资5000万元,产能达到25000纱锭,年底可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利税200余万元。

    上世纪80年代初,张羽凌在安徽财贸大学读书时就曾立志要在棉花加工纺织行业有所作为。这个朴实而美丽的梦想一直指引着他人生的轨迹和前进的方向。1985年6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省棉花公司工作,3年后调任省棉花公司驻深圳办事处总经理。2001年,他辞职下海,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

    创业之初,张羽凌经历了缺资金、缺技术、少市场等系列难题。他找亲友借,找银行贷,缓解了资金压力;他花重金聘请技术顾问,解决技术上的困难;为了打开市场,他的足迹遍布半个中国。经过多年的打拼,凭着他坚韧不拔的意志,敢闯敢干的精神,在美丽的广东佛山创建了南海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公司的规模不断壮大,经营业绩节节攀升。

    虽然个人的日子好过了,可张羽凌始终没有忘记家乡和众多还没有致富的乡亲们,在外地发展的日子里,他一直牵挂着家乡的发展。

    2005年4月,张羽凌看到外地人在家乡发展的经历后,感觉家乡有大量富余的劳力,等待转移就业。为何不回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呢?就在此时,家乡的“父母官”正好找上门来,希望他回乡创业,带领乡亲们致富。于是,张羽凌毅然决定回家乡,开办安陆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专业生产纯棉竹节纱,以实现自已创业并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理想。

    有凤还巢,家乡像办喜事一样搞好服务。我市对富棣田公司采取领导联挂、全程服务的措施,由1名市领导对项目实行包保,并组建工作专班,对公司建设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服务,千方百计做好企业筹建期间的协调服务工作;棠棣镇还专门挤出资金4万元,为公司修建了一条企业专用公路。

    优质的服务让张羽凌的回归之路异常顺利,2007年7月企业正式建成投产。这也坚定了进一步加大投资的决心。他计划新增投资2000万元进行技改扩能,在方圆100公里内以出租赁、控股、承包等形式寻求合作厂家;拟实施订单农业,鼓励周边农民多种优质棉,发挥扎花厂的效能,致力于籽棉的收购,设站、控股,实现扎花厂正常生产加工皮棉1000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让利于民、稳定原料供应的目的。据张羽凌介绍,由公司提供优质棉种,安陆3万亩棉田亩产可提高15%以上,这也就是说,棉农亩平增收至少15%。

    “要问钱重不重要,我看没有人持否定的态度。”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张羽凌真诚地说,“我回家乡就要让周围的村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的改善。”他把和村民一起富裕、一起奔小康看作是自己回乡创业的宗旨。

    该厂工人小杜原来在东莞一家纺织厂打工。“我在外地干了七八年,还是难融入当地社会,并且长期与孩子、老人分离。”小杜现在每个月能拿1100多元的工资。而之前在东莞一个月工资也就1500元左右,那边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都比家门口贵,每年往返还有路费开销,这样一算,其实还不如家门口打工。像小杜一样在家门口打工的现有250多人,基本上都是附近的村民。只要是想进厂务工的,张羽凌把年龄放得很宽,35岁以下的收,40岁以下的收,45岁以下的也收;每逢传统节日,张羽凌还给工人发色拉油、大米、甚至红包,天气太热,还提供绿豆汤之类的降温食品。

    “公司主导产品纯棉竹节纱质量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产品供不应求,完全没有库存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上车运走,你们看,外面排队等着上货的车有好几辆。我现在想的就是进一步扩大规模,让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最后他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公司将在2009年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0万元,达到10万纱锭的年生产规模,年加工棉纱20000吨以上,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创利税400万元,力争把公司做成湖北省最大的纯棉竹节纱生产企业,使1000多剩余劳力在家门口上班拿工资。”

    笔者离开安陆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时,雨声中回望机器声不断的生产车间,一派美丽繁忙的景象。(特约记者杨体锋  通讯员董琴)






    来源:安陆市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http://www.fdtfz.com


湖北富棣田纺织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8-2020  ICP备案号: 鄂ICP备10015744号-1 | 登陆管理 |

友情链接:中华纺织网  纺织资源网